傳感器等數字智能物體讓全球進入互聯時代
傳感器等數字智能物體讓全球進入互聯時代
到2011年,全球裝備了傳感器、芯片和智能標簽等數字智能的物體將會超過1萬億個,基于此,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近在眼前,整個世界將因此變得更加智能,更加綠色。昨天,2009年IBM“點亮智慧的地球”論壇在滬舉行,這家全球高科技巨頭企業以其獨到的眼光,揭示出IT技術在不遠的將來如何繼續**世界邁入新一輪發展階段。
IBM中國區董事長周偉焜表示,去年底,IBM在全球范圍內提出“智慧的地球”這一概念,這是基于進入21世紀后,對全球面臨的重大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后得出的結論。
作為科技巨人,IBM一直在技術和發展戰略領域投入巨資進行研究。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,基于計算模式的變化,社會和經濟運行形態每隔10-15年都會發生一次重大變革。而新一輪“十五年周期”的起點,就是萬物互聯的“物聯網”和互聯網**融合的結果。
周偉焜表示,到明年,全球平均每人就將擁有10億個晶體管,而受惠于技術進步,平均每個晶體管的成本只有十萬分之一美分。到今年底,全球將有40億個手機用戶,借助這個小型的“掌上計算機”,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手機隨時接入互聯網。同時,在2011年,全球配備各種智能設備的物體將達到1萬億個,平均每人擁有1600個。這些裝備了計算機和傳感器的物體以各種方式連接起來,形成“物聯網”,這使整個世界能夠被感知、互聯互通,并能導致更多的發現。
“物聯網”與互聯網結合的直接效應,是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,其*直接的成果包括更智慧的城市管理、金融服務、公共交通等,以及目前在全球炙手可熱的幾大領域——電子醫療、智能電網、促進綠色能源應用;而后三點,正是奧巴馬就職之后,白宮雄心勃勃意圖重新打造美國社會的主要方面。
以智能電網為例,其基礎就是更加智能的電子計量設備。*新研究發現,到去年,美國已經有670萬個智能電表投入應用,比2006年增長了6倍多,這使得傳統電網能夠更加高效地對能量傳輸進行分配,并且及時發現故障并加以檢修。據統計,美國電網只要將效率提高5%,就能節省相當于5300萬輛汽車所消耗的能量。過去5年間全球電力企業的投資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調整,80%的投資已經從過去投向企業軟件,轉而用于智能網絡建設。
周偉焜表示,IBM全球目前有超過一半的研究已經投向其“智慧的地球”項目,在中國已經有5000名研發人員支撐全球研發:“我們很有信心在未來3到5年支持大家邁向‘智慧的地球’?!?br>